·
研修简报
第一期
2019年07月12日
浙江—印州STEM“课程平移项目”拱墅区教师研修班
P1 研修小组
培训感想
经过STEM平移课程的随堂听课与学习,在课堂中我感受到了与传统教学不同的课堂氛围。美国老师的课堂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探究。她们并不急于完成预设的环节,也会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如果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成,那就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你会发现这样的等待是有意义的。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我在备课时,最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把课上好。STEM平移课程的学习,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我想,我们能不能把上面的问题转化为:怎么让学生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有所收获?这样的思考方向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展示展示的不是教师,包括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教学能力等等能力。课堂,应该是孩子们的舞台,是孩子们思维互相碰撞、学会合作、发展科学素养的广场,而教师运动各种教学能力,引导、组织教学环节,都是为孩子们服务的。
今天走进美国教师平移的STEM课堂,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堂魅力。课堂中,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也都热情自由。头脑风暴中,每个成员都各抒己见;小组合作中,每个人各司其职;实验游戏中,每个人都渴望亲身体验。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摸索,不断实践,他们成了真正的学习的小主人。
在STEM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开放、自由的!他们可以在有疑惑的时候随时发问,可以在组内完成测试产品后离开自己位置去观察其他组测试情况,还可以在创作的时候选择任何喜欢的方式来呈现……积极、兴奋和情绪高涨都是那么真实!这样的课堂才能在同一个任务中,看到孩子们表现出不同的思维层次。那些超出老师预期的高阶思维的出现,正是我们日常课堂中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感受到的是美国教师对待学生的关心和智慧。他们在课堂中除了让学生找到集体的归属感外,还明确自己在小组每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些都伴随着学生认真投入到探究的活动中。她与孩子的相处中,没有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带孩子们一起体验、探究找到问题所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合作与分享,在更多的范围内帮助孩子们感受STEM的魅力!
学生对STEM的学习展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团队建设中,学生能够明确分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各个项目。学生对“提问方块”的数字猜想环节讨论激烈,空白的答案让人意料之外却又耐人寻味。在反思课上,学生反馈出最喜爱的是艺术课。整堂课上,孩子各个参与,自主探究,尝试“画”出旋转轨迹,这样不断尝试,自由开放的课堂大受孩子欢迎。想必,这样以学生为中心,对结果不断追寻,就是STEM课程的魅力!
经过一天STEM平移课程的听课学习,我感受到了美国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重视,通过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互相了解,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STEM项目策划中,教师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将小组内的想法进行碰撞,产生更好地想法,不断改进,不断调试。课堂活动中,老师给与学生足够的材料、空间、时间,让孩子自己在活动中学会探究、学活不断改进。看到活动中孩子们一张张开心地笑脸,时而激烈讨论,时而动手实践,即使作品并不是非常完美,但是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却是非常的精彩,相信学生在这次STEM活动中,会收获满满!
美国的STEM课堂不是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用科学和思维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让学生成为一个“全人”。美国老师的STEM课刷新了大家对课堂教学的认识,让我看到了美国教师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教师总是倾向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忽略了“学生怎么学”,把学生的发展局限死了。而在STEM课堂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学会对“未知”的东西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才是学习的关键。
培训剪影
P2 研修小组
培训感想
杭州拱墅区小学STEM主题是“我们如何设计出能够利用空间的多种功能、具有成本效益和人们想要的项目”。小学技术STEAM课程以“设计思维流程”为基础,在搜集多功能家具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头脑风暴,思维撞击,思考设计出一个多功能模型,再利用在技术课程中习得的3D打印等技术,一步步将想法转变为现实。
小学技术课程前三天,是要让学生体会“设计思维流程”、学会设计,有了设计的想法之后才能利用后续技术课程上学习到的技术手段将想法转为现实。设计思维最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也即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产品,多去思考使用多功能家具的顾客想要什么。学生们在搜集多功能家具信息的基础上,在各自小组想法的基础上,经过Dena等教师的反馈与交流,不断完善,各个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多功能家具的设计方案。
小学技术课程的第四天,学习了3D打印技术,将小组的设计图更加精致化。在这节技术课上,一开始Chad老师的讲解,加深了我们对技术的理解:技术并不仅仅是电脑上操作等的方法手段,而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如我们第三次技术课程上用到的剪刀就是用到了楔形技术;再到如今的高科技,应该有更深的思考。本次课程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3D打印技术。教师在教授3D技术之前就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画出了设计图不直接去做出模型了而是要继续学习3D打印技术继续要根据设计图在电脑软件上画出3D的多功能家具模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精确化,在设计图上,我们往往只能考虑到一个平面,但是通过123D Design软件,便可以在各个角度进行精准设计,定量化,这能够使得小组的设计想法更有可能转化为现实。本次技术课堂上,同学们掌握了通过123D Design软件,绘制出3D的更为精准的多功能家具的模型。
后续的技术课程学习的技术还将继续在制造出多功能家具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培训剪影
P3 研修小组
培训感想
2019年7月中旬,浙江-加州STEM课堂平移项目在杭州开展。迄今为止,该项目已经开展三年。小学STEM课程以“设计多功能家具”作为项目主题开展分学科教学。今年在项目中新增的艺术学科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艺术对于提升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具有一定的作用。艺术的深度融合为今年的项目平移添了一份独特的色彩
小学艺术课堂以介绍简单机械创造艺术的视频作为引入开展了第一天的教学活动。根据视频中所呈现的内容,通过团队合作,同学们自行搭建单摆创造艺术作品,探索牛顿第一定律在艺术中的独特角色。同时,主教Judi老师介绍了“设计思维流程”,以此启发同学们发展更高层次的创造性和高阶思维。为进一步认识艺术与数学、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学科联系,第二天的课堂主要围绕滑轮和升降机的结构原理展开。Judi老师模拟了升降机的其中一种结构方式,并鼓励各个团队联系数学课程中学习的滑轮知识,将其应用到升降机结构中。
第三天课中,教师要求在不能人为移动电动牙刷情况下,学生利用电动牙刷、马克笔、纸杯等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自行设计创作艺术作品。学生自行探索、设计并各自完成作品,教师从团队合作、作品设计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这也体现出团队协作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发散出艺术的表现力。
利用七巧板几何图形和艺术的创造想象相结合,勾勒出一幅幅艺术作品,有效地整合了艺术与数学学科知识。第四天的课中,Judi老师结合数学中“比率”、“比例系数”的概念,将其延申至设计图中,让学生在小组的艺术创造中理解学科概念。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从STEM教育走向STEAM教育的根本缘由,探索STEAM教育的多重策略。浙江-加州STEM课堂平移项目的实践经验能够为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STEM教育需要转向STEAM教育提供实践参考和一线智慧。
培训剪影
P4 研修小组
培训感想
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小学工程课堂的智慧
2019年7月中旬,浙江-印洲中小学STEM课堂平移项目在美丽的京杭大运河边火热开展。拱墅区STEAM课程以分学科特色在此处平移项目中别树一帜。而小学工程课的教学实践是基于环形工程设计流程图的提出问题、调查、想象、计划、创造、测评、改进七个环节进行开展。工程设计流程为工程学科与数学、科学、技术、艺术四门学科提供了学科整合的线索。
第一天,主教Valerie 老师以报纸、吸管、牙签、玻璃纸、固体胶、双面胶、纸胶带、四张小卡片等材料制作“一个能够承重一本书的桌子”的设计活动拉开小学工程课堂的帷幕。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涉及该桌子的美观、成本和实用性等多方面的考虑。学生们在团队的分工合作中初步体验了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为后续开展复杂的多功能家具设计提供知识经验和概念基础。为保证学生更好的发散设计思维,第二天的小学工程课堂结合了前一天数学、科学等其他四门学科中所学习的简单机械概念和技术基础,强调了项目主题中家具的“多功能”特征。通过寻找和搜索生活中常见的多功能家具,同学们进一步体验工程设计流程中的“调查”环节。
经过两天的体验学习,同学们对解决“制作多功能家具”这一实际问题所涉及的学科概念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于是,在第三天的小学工程课堂上,Valerie老师引导学生想象他们所期望的多功能家具的概貌,要求同学们写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各小组的学生手册上绘制设计图。在各个小组的智慧碰撞中,多功能家具的设计图已经在同学们的画笔下逐渐生成,初具雏形。
绘制精美精确的设计图是工程设计流程中的灵魂。第四天的工程课上,Valerie老师指出,绘制设计图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未来模型和成品的材料、比例、实用性等多个现实因素。学生们结合在科学、数学、技术等学科中学习到的轮轴、杠杆等知识性内容,就原有的设计图进行改进和修正。
基于STEAM教育理念,小学工程课堂以工程设计流程为主线,采用科学探究和项目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整合了数学、科学、技术、艺术四门学科内容,为一线教师开展STEAM课程实践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培训剪影
P5 研修小组
培训感想
在数学学科中渗透STEM 教育理念
2019年7月8日,浙江-印洲中小学STEM课堂平移项目正式开幕。基于国际视野、本土实践,小学课堂以“我们如何设计出能够利用空间的多种功能、具有成本效益和人们想要的项目”从数学、科学、工程、艺术、技术各学科的视角切入开展STEM课程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从“滑轮”、“杠杆”、“力”、“阻力”、“动力”、“机械效益”相关学科概念出发开展第一天的教学活动。在以体验绳子、接力棒的简单组合模拟动滑轮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感性认识“绳子数量越多、越省力”从而教师引入机械效益概念并让学生学会运算,为后续学生在设计家具时应用简单机械提供知识基础及支架。为进一步认识“滑轮、机械效益、力、动力、作用力”的意义,第二天的课堂围绕真实问题“举起你的老师”展开。各组学生分别体验用滑轮举起Chad老师,并在体验过程中计算该滑轮的机械效益。在纷呈的活动中,学生们团队协作、参与热情高涨!
在认识了“滑轮”这一简单机械后,第三天的学习中,教师进一步引入“杠杆”。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支点”等概念切入开展实验探究,学生们在寻找杠杆平衡的过程中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并思考在相同动力与阻力的情况下,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
绘制设计图在工程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而设计图的绘制却要求设计师精确把握图纸与实际物品间的比例关系。第四节课中,美方教师引入“比率”、“比例系数”概念,以确保学生能够将其延伸到真实环境及本小组的设计中。本课以“你需要将多少风火轮赛车模型排列成一列才能够达到一辆汽车的长度”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多种几何图形的比例计算的过程中理解比率、比例系数概念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小组的设计中。
小学数学课程在整个项目中有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课堂中也能随处体现在该主题内容下其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与整合。从学科渗透的视角看STEM教育也为一线教师理解STEM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培训剪影
M6 研修小组
培训感想
在7月9日的技术课中,美方教师提供的任务单及课堂材料均为全英文。美方教师并没有作过多的说明,而是把材料“一给了事”,似乎完全不担心学生能否明白制作的流程,完全没有顾虑我们“保姆心”。接下去的课程中,有一个小组的孩子们直接用Word自带的翻译功能翻译了全篇说明材料,用事实证明了“不要低估孩子的潜力”这句话的正确性。
在科学课前有一个画图猜图小游戏,一同学画图,然后用语言传递图像中的信息,然后另一同学根据描述绘图像,学生惊奇地发现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游戏很简单,在这个游戏中让同学们放松下来,能更好的融入小组、融入课堂。也从两个图像的差异性体现直观图形在信息表达上更为具体性,为描绘磁感线做了铺垫。教师设置的游戏简单有效。这样的游戏设置值得我们借鉴。
从第一天开始,美方教师比较重视团建活动,我们也注意到团建的重要性。团建活动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放松心情,减小压力,增进小组的合作团结;也能让学生更快地互相认识,了解彼此,在小组活动中更好地分工合作。今天的科学团建活动是如何把整个小组站进一次比一次更小的面积中。同学们从开始三三两两分散在空间里,到紧紧站一起,最后终于互相合作,克服羞涩抱成团,踮起脚尖,甚至背起同学。面对真实问题的挑战,同学们会尽力去尝试去解决而不是退缩。这也是团建活动的一个作用吧。
我发现在美国的课堂活动中,教师提倡给学生一个目标,我想要达到什么目标,然后就让学生小组合作去完成这个目标,不管用什么方法,给足够的时间,能反应出差异教学的理念;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布置完任务,给出建议的操作方案,让学生严格的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完成,这些值得我们思考。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发现美方教师非常重视组员之间的合作效率问题,如在艺术课中,教师就多次提出,每个组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不可以由某个组员完成所有的任务,让每一个组员都要发挥其作用。团队合作是STEM项目能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新时代学生,然而目前国内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团队的建设,淡化了合作意识的培养,这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这三天的跟学经历下来,我体会到了原汁原味的美国stem课堂教学。很少在中国课堂上看到的大量有效真实合作与讨论让我啧啧称奇。以前可能学生只是记忆书本上死的知识点,会做题就可以了。这边stem教育要求教师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与物力以及热情去覆盖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真实情景制作将书本知识变成活的,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感觉这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写作能力,加强批判性思维,发展创新创造力,能够培养出国家健康发展所必需的的人才。
“为什么能够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能?如何优化?”STEM课堂上,一个个小团队无不在紧锣密鼓地思考、研究和实践着。孤军奋战无所依?不存在!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小助教”,每个人都有“小特长”;项目复杂工程大?没关系!今年的分科STEM教学帮你化繁为简、降低难度;多次尝试屡失败?又何妨!试误的尝试更是一种科学探索和过程体验。从个体做、直接做、盲目做到集体做、计划做、创新做,每个团队每天都在创造惊喜,而这就是中美STEM课堂带给我们的改变吧。
STEM课堂非常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每天都会有各种形式的团建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活动中学习合作。美方教师不仅在教学设计环节安排活动,也在活动之中着力引导小组内的合作,对于组内参与合作不积极的学生,会提醒并激励;对于合作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会询问并给出建议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合作。此外,在活动过后,教师会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合作进行反思,关注小组整体的合作效率、合作水平以及每个人在合作中的表现,这样学生会有条理地对合作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培训剪影
M7 研修小组
培训感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STEM教学素养,我与同事在拱墅区参加了印州—浙江STEM平移项目。本次项目是以观察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教师的STEM教学为主,以工作坊讲座的方式为辅。在本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有幸在技术班进行学习。
技术班的Willison老师在对STEM中的技术进行教学时,他首先在班级中组织了团建活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让学生进行的“小组绘画”活动,学生按小组进行,每人拴一根绳在同一支马克笔上,然后手握绳子末端共同进行绘画。Willison老师让学生合作完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形状,学生在刚开始会对绳子怎么绑上去存在分歧,然后他们经过尝试选择了最好的方法,当然有些小组在此时会产生一个领导者带领同组的孩子进行活动。接下来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由于大家没有一致,他们画出来的都是奇形怪状的,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此时,他们就会推选一个人发号施令,使大家可以完成这个活动。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小组成员相互了解的更多,他们在接下来的项目活动中,也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学会在同一个项目进行分工合作。
在接下来的项目教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Willison老师,只是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了所要做的项目以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包括对于电烙铁的使用,在我们看来学生不应该使用这种危险系数较高的工具,但是Willison老师经过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后就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使用电烙铁的技术。
同时我们也发现他会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当他发现有些学生坐在电烙铁前面发呆时,他就会在学生旁边坐下进行指导,他会拿起电烙铁让学生观察他的使用,并且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让学生自己使用电烙铁,他通过观察学生确实掌握这个技术以后才会离开。
对于已经掌握这门技术的学生,他仍然会观察他们的使用过程,对于做的很好的学生他会大声表扬他们,对于有些地方做错的学生,他会提出意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
经过四天的学习,孩子们在Willison老师的指导下,不仅学会了小组之间合作分工进行活动、提升了问题解决的能力,还掌握了使用电烙铁的技术,最终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作品。
培训剪影
M8 研修小组
培训感想
在第一天的艺术课中,Michelle Peltier老师以介绍美国艺术家Alexander Calder,并通过展示一些富有艺术感的Alexander Calder作品,从而引出了该STEAM课程的主题——建造一个Alexander Calder风格的雕塑。此后,给予学生设计的一个目标:如何用一定的材料(两块纸板),制造一个可以部分可以移动,且尽量大或者高的雕塑。由此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并初步设计自己小组需要建造的雕塑是怎样的,之后,Michelle老师指导着学生经历小组讨论绘制草图,依据草图裁剪材料等过程以完成各个小组的雕塑作品,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听完这几天的艺术课程后,研修学员们感慨道,在艺术课中,教师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Michelle的艺术课堂中,教师的指导较少,在指导的过程中,也并不会强加给学生自己的想法,而是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在给予相关的建议,从而让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体现了丰富的工程思想”,这是研修老师在听了几条的艺术课程后,最大的体会。研修学员们在自己的研修手册上写到:“绘制草图是工程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步骤,教师将艺术与工程的交叉点寻找出来,促进多方面STEAM素养的提升”、“规定只能使用两张纸板,来制造一个最大或者最高的雕塑的设计体现了工程的思想”等等。Michelle老师的艺术课堂,很好的将“Art”与“Engineering”整合起来,通过“草图设计”等环境。丰富地体现了工程思想。
Michelle老师对艺术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为我国STEAM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具体教学策略,也为开展以艺术设计为载体开展STEAM课程提供了思路。
培训剪影
M9 研修小组
培训感想
工程课堂由Chike Valentine Odigboh老师担任教师,Chilke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是一名高中教师同时也是大学兼职教授。在第一天的课堂当中,相互认识课堂的主要内容。Chike以视频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他的家庭、他的职业生涯,并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Chike通过自我介绍快速地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的最后,Chike明确了课堂的规则,并指出“轻松”是课堂的关键,他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学习。
接下来三天的课堂,围绕什么是工程、工程设计的流程是什么、怎样设计一个电磁储能和充电装置展开。针对工程以及工程设计的流程,Chike主要利用视频介绍辅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过程中他通过提问“学习24小时后能记住什么?能记住多少内容?”并给出不同方式如:阅读、展示,教其他人,听老师讲课,实践,小组讨论,视频教学等,学生思考回答后他们认为那种记忆最为深刻,然后通过实验数据得出教其他人和实践记忆最深,得出结论“帮助别人可以学到更多”。并以此鼓励每一位学生成为“助教”,互相帮助。让学生理解“工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即将面临的任务的性质,而掌握“工程的流程”则有助于理解教学的各个环节。
设计一个电磁储能和充电装置是接下来工程课堂地主要任务,这项任务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其中涉及到了许多电磁学的知识,而初中生无疑是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但是Chike通过视频向大家介绍了电磁学的知识、电磁感应的应用,并鼓励大家回家通过手机和电脑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后续的课程中,向学生们介绍了装置的内部电路以及基本原理。学生在了解基本内容之后,便在Chike的指导下通过电脑软件尝试构建电路,完成装置设计的基本工作。
工程课堂的内容无疑是困难,学生需要结合科学、技术、数学、艺术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项目内容,而工程内容的学习又能够促进对于其他内容的理解,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循环。
培训剪影
M10 研修小组
培训感想
为期两周的2019浙江—印州中小学STEAM课程平移项目相关活动,在杭州市大关实验中学进行。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带着一系列的问题,研修学员们走入了美方教师Mary Jackson的数学课堂。
刚刚进入数学课堂,研修学员们就被一个别开生面的“团队拼图游戏”所吸引。“不许交流!”第一轮活动中,学生手里拿着Jackson老师分发的一块拼图,思考再三,沉默的一块一块的拼着图,历经五分多钟,终于把简单的拼图完成了。第二轮,在与小组成员进行了讨论后,相同难度的拼图,不到一分钟,拼图就顺利的完成……几轮下来,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团队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接下去几天,美方教师接连通过共同寻找图形规律、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单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其实研究学员学习到的,并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活动,美方教师对于“合作能力”的重视,更是给学员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观看图形,寻找规律,用牙签搭出第10个图形!比一比哪个小组搭的最快!”在第三天的数学课堂中,Jackson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教学。
“将寻找规律的过程与问题解决结合起来,让学生寻找规律的过程变为更为的问题解决过程,并通过比赛的形式,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督促学生进行高效的小组合作”研修学员们在研修手册中如是写道。的确,寻找数学规律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可能是较为枯燥的。那么该如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呢? Jackson教师设计的数学课堂,很好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此外,研修学员还写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解决该数学问题的过程实际上需要学生的建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维与能力”一个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员们体会到的,不仅是趣味性的提升,更关注到了“问题解决能力”、“建模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手段。
培训剪影
研修过程分类报告
学而不思则罔
——记“浙江——印州STEM课程平移”拱墅区研修中的KWL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进行理解性记忆。在2019暑期浙江——印州STEM课程平移中,为了更好地帮助研修教师高效有效地学习,在每天的课堂观察结束后都进行了反思性学习,即运用KWL反思工具进行反思总结。那么,何为KWL反思工具?简单来说,KWL是Known(我已经知道的)、Want(我想知道的)、Learned(我新学习到的)三个单词的缩写。通常,KWL表分三列,第一列:我已经知道的;第二列:我想知道,第三列:我新学习到的。KWL可以作为个人反思工具让每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作为一个集体反思工具,集体共创一张KWL。
为促进各研修学员进行个人思考与总结、小组间与小组内的交流,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黄晓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如何使用KWL表。首先黄晓教授向大家介绍KWL作为一种反思工具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运用,也可以选择在学习开始前,将第一例K和第二列W作为预习前测环节,第三列L作为学习结束后反思总结,本次研修反思课将KWL表在学习结束后运用。其次就如何用KWL表进行反思总结对研修学员进行了指导,第一列K记录在整个研修进行之前,学员对STEM教育已经知道的任何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来源于文献中阅读,也可以是来源于讲座报告,这一列表的填写时为了激活研修学员对STEM教育的记忆。第二列W记录有关STEM课程平移整个项目中,研修学员想知道的内容,这一列表的填写是为了激发研修学员对研修内容的兴趣和想象。第三列L记录研修结束新学习到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帮助研修学员对新知识进行回顾和沉淀。最后,黄晓教授向研修学员介绍整个KWL反思整理的流程以促进小学(初中)科学组、小学(初中)数学组、小学(初中)技术组、小学(初中)工程组及小学(初中)艺术组对多功能家具设计这一STEAM项目的认识与理解。第一步各小组研修学员独立完成KWL;第二步各小组研修学员充分交流讨论,集体共创一张大的KWL;第三步小学(初中)五个大组针对大组KWL表,轮流制进行交流探讨,并标注认可与不认可的点,目的是为帮助研修学员进行深度思考。
KWL反思整理结束后,各组分别请一位研修学员对KWL表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点谈谈看法,以促进不同学科背景教师、不同研修小组间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小学技术组的研修学员与大家分享印象最深刻的是L列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及时反馈胜过探究结果,这一新学习的内容是从用棉花糖和黏土搭建高塔活动中获得的。来自小学工程组的研修学员分享L列中“课堂上的“慢与深”,“慢”体现在制作一张能够承重的小桌子活动中,美方教师在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教师愿意去耐心等待;“深”体现在学生在充分探索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理解并不是浅层的,而是有一定深度的。
KWL反思整理结束之际,研修学员纷纷表示KWL反思工具为进一步思考与理解平移项目打开了新的方式。
工作坊活动
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参与度,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STEM课程,“浙江—印州中小学STEM课程平移项目”拱墅区分区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工作坊”。美方教师以差别教学、STEAM课程小步骤以及形成性评测框架为主题,与中方教师展开积极互动,让教师们在活动与理论相结合的工作坊中,体会STEM课程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理解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以及了解开展STEM教学的相关步骤。
“差别教学”——TLC(Teacher Learning Choices)模型的应用
差别教学在于强调从学生兴趣、学习类型、自身的学习水平出发,开展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在7月7日下午的“差别教学”工作坊中,Dena老师带领着拱墅区80位研修教师,一步步的认识了什么是差别教学,如何开展差别教学。
本次工作坊从一个找搭档“开动大脑”的活动开始,研修教师们充分放空,以便装入更多的知识。紧接着,通过讨论“你每天常做的三个决定”、“你用什么方法区别不同学生的兴趣、学习类型和自身学习水平”、“如何理解相同、不同、拓展三个词”以及“多样性与差别教学的联系”等问题,来认识TLC教师学习性选择模式。最后,各组研修教师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结合多元智能进行“井字格”填写,以学生的学习类型为取向,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并进行分享,进一步的理解差别教学的意义。
“STEAM课程小步骤”——四件小事
开展一个STEAM课程并不容易,而做不容易的事都特别的有意义。7月9日,Valerie老师与拱墅区研修教师们分享了自己开展STEAM课程的经历。
一到工作坊的场地,研修教师们便被桌上层叠的纸杯与回形针吸引了,纷纷猜测这两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Valerie给了大家解答,她让大家双手不接触杯子,只用回形针就把杯子一个个分开。在体验的过程中,大家也逐渐发现当一个小组的人共同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可以完成的更好,这也是STEAM课程中所必需的。
这个活动只是一个小步骤,而STEAM课程的开展要有更大的步骤来做。Valerie分享了她STEAM项目的灵感,分享了她的学生用立体方块制作的城市。想要开展一个好的STEAM课程,需要从四件小事来谈,寻找一个小问题进行尝试、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做你喜欢的事、提高记录笔记的能力。
在工作坊的最后,研修教师也分享了他们曾经开展的、未来期待的STEAM课程,将脑海中的想法试一试,一定会有所不同。
“形成性评测框架”——像厨师一样去做一碗美味的汤
“形成性评价就像厨师去做一碗美味的汤,一边制作一边品尝”。7月11日的“形成性评测框架”工作坊在各位研修教师的热烈讨论中走向了尾声。Christina老师将形成性评价比作厨师品尝汤,将总结性评价比作顾客品尝汤,而STEM课程的开展正是为了做好这一碗“汤”。
厨师们做一碗汤,尝一尝太淡,就加点盐,太闲,就加点水,STEM课程也是如此。在研修教师们体验了使用立方体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之后,Christina老师介绍了STEM中形成性评价框架——“计划—教学—反思”的使用,STEM课程的目标在于项目的设计,只有对学生的每一步都进行评价,学生才能有效的达成目标。而形成性评价既可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效果,也能帮助老师开展后续的学习。
在工作坊的最后,参与研修的老师完成了他们的“出场券”,这也是一种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呢!